本网讯 4月21日晚,北区教学楼111教室内,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剪纸课正在进行,三十余名学子以刀为笔,将普通的红绿彩纸化作“春”字与“地球”图案。这场由校新利体育会主办的第十一期“春剪生花,纸护地球”翻转小课堂,以非遗剪纸艺术为媒,让非遗剪纸艺术焕发新的时代光彩。
同学们动手做剪纸。黄妮可、姚叶摄
非遗课堂:剪刀尖上的匠心传承
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?剪纸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,一张红纸能讲述千年的中国故事。”课堂伊始,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郝思懿化身“小讲师”,通过精心准备的PPT,带领同学们开启一段剪纸文化之旅。屏幕上,一幅幅珍贵的剪纸文物图片依次呈现:从新疆出土的北朝团花剪纸,到唐代的人胜剪纸,再到明清时期的窗花剪纸。“古人用剪纸代替实物祭祀,这种绿色智慧值得我们学习。”她指着屏幕上绿叶环绕的地球剪纸图案说道。
同学们展示剪纸作品。黄妮可、姚叶摄
“剪纸在古代不仅是装饰,更是情感的载体。”郝思懿特别讲解了剪纸在传统节日、婚丧嫁娶中的重要地位。“这些剪纸历经千年,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,也提醒我们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地球。”
创意实践: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
“剪纸要像对待地球一样用心。”来自2023级动画专业的“小讲师”刘福盈边示范边讲解道。在她手中,普通的红纸很快变成栩栩如生的“春”字。郝思懿指着屏幕上的剪纸示范图案讲解道:“剪‘春’字要注意转折处的处理,就像书法中的顿笔。”刘福盈边示范边详细讲解道,“而剪‘地球’图案时,镂空部分要特别注意留白,这就像生态保护要懂得取舍。”接着,她详细解说了每个元素的独特象征意义,“同学们,剪纸讲究‘连而不断’,就像人类与地球的关系,既要开发利用,更要持续保护。”这番解读让同学们频频点头。
同学们认真听讲。黄妮可、姚叶摄
在两位“小讲师”指导下,实操环节秒变“非遗工坊体验区”,同学们纷纷“舞动”手中的小剪刀,教室里只听见剪刀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。“通过剪纸讲述环保故事,这个创意太棒了!”来自2024级会计专业的新利体育李礼祯表示。
环保传承:让非遗“活”在当下
课堂的最后,两位“小讲师”评选出来了两幅优秀作品,每件作品都带着创作者自己的心意。2024级新利体育学院新利体育与金融专业的熊胤禹分享道,“我觉得这个剪纸活动挺有意义。剪纸用的纸张从材料上就契合环保理念。而且通过剪纸创作跟地球相关的作品,能让大家更关注地球环境。这就像是换个角度提醒我们,要爱护地球,从身边小事,从合理用纸这些事儿做起。”
来自2024级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侯崇飚也表示,“保护地球,人人有责。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园,保护好它是每个人的义务!”活动结束时,同学们举起作品合影,红绿相间的剪纸在灯光下熠熠生辉,仿佛诉说着传统与创新的美好相遇。
同学们展示剪纸作品。黄妮可、姚叶摄
据悉,我校“翻转校园小课堂”已举办十一期,通过新利体育成为课堂的“主人”的创新形式,让传统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传承,不仅通过有趣的形式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新利体育走上讲台,展示才华,又让我校学子拥有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,让同学们的大新利体育活更加丰富多彩。
(编辑 张思渊 毛雨晴)
(图片 黄妮可 姚叶)